2021年光伏行业迎来3家新上市企业,分别是三峡能源、大全能源、德业股份。
同时也可以看到,同时期观测到的地球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是不断在攀升,从原来的285PPM到现在的409PPM。12月28日-29日,由新华网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新华网思客、人文清华承办的2021新华网思客年会在北京以线上论坛的形式举行,本次年会聚焦中国经济的下一程:新格局新优势 新篇章。
那么面向未来,我们可以怎么调整?这就是一个转型路径的问题。光伏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无论是从光伏资源潜力,还是从技术成本、建设成本来看,都具备替代煤炭能源的可行性,从而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在这里我们有一个策略,这些煤电既然已经建了,那么就让它在工作寿命期持续工作,随着时间推延,每年会有折旧的、退役下来的,那在新增的发电能力上,就不再做传统电源的投资,而是把新的投资都集中在光伏类型的新能源,这样就会每年有一个逐渐等量替换的概念。按照刚才的演进路径,光伏产业投资假如从2021年开始,新增的电源都是由光伏装机来实现,那么下面这张图就展示了未来的20年的一个投资逐渐增加的过程,从开始大概0.25万亿,到后来大概2万亿的年投资,整个全过程完成约20年,总共的投资规模大概是20多万亿元。从经济的投资测算角度来讲,也是占比适当,不算很高。
刚才讲的是光伏发电的可能性,但光伏发电有两个重要的相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和研究来解决。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出席2021新华网思客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目前,在光伏产业链上,我国企业的技术核心主要聚集在技术难度偏弱的中后端电池组件环节,要实现上述的组件效率目标,这必然倒逼我国企业一边不断深挖电池组件端的潜力,一边还要不断向上游的核心技术发起挑战。
长期以来,光伏行业以156*156mm的电池硅片为主,基于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升级,在这个岔路口,出现了两条选择路径:一是将现有的156硅片产线升级为兼容182*182mm硅片规格的产线;二是大跨步跃进210硅片时代。如果选择第一条路径,相对来说,厂家需要耗费产线升级及相关人力投入的成本,但第二条路径却需要新建产线乃至厂房,其中购买新设备就是一笔大投入。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发布的《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2019)》也对未来提出了规划:在电池技术提升的带动下,同时应用半片、叠片、多主栅和大组件等组件结构优化技术,光伏组件将实现不断的降本增效,组件效率提升将在每年平均0.30.4个百分点以上,2025年主流产线的组件效率可提升至21%22%。● 平价上网当前,全国各省区火电上网标杆电价0.250.45元/KWh。
在新冠疫情影响海外市场供应、物流以及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等产品涨价的多重压力下,天合光能在2021年半年报中透露公司在有序新建210大尺寸电池片、组件产能,预计到今年年底电池片、组件产能达35GW、50GW,其中210大尺寸产能占比超过70%。目前,天合光能已经建成以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的一室两中心平台;二是汇聚人才。
● 风险应对光伏行业内,面对下游市场需求快速扩大,上游原辅材料产能释放不足,2021年上半年光伏组件企业经历了原材料的大幅涨价,经营受到巨大挑战。事实,正如其所预料的那般。在天合光能公开的高管中也可以发现,这里聚集了一批光伏产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三是科技研发,并实现成果转化和转移。彼时,我国的光伏产业在政策因势利导下处于蓬勃发展期,并且国外对来自我国的光伏产品也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
天合光能是积极推广210硅片的首倡者,也把对未来市场的筹码押注其中。天合光能是行业中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以产业链配套尚未打通问题为例,在设备端,捷佳伟创、宝馨科技等主流厂商已经有210硅片配套的产品设备产出;电池端,爱旭股份已经量产210mm电池,并且正在扩建该电池产能。根据其2021年半年报数据,该公司来自于境外的合同收入占比总营收的62.93%。
目前,182硅片和210硅片两条路线已经成为未来光伏组件厂家拓展大尺寸市场的选择。国外市场,继续稳固与日本、欧美、亚非等地区建造商,投资商和开发商的合作;国内市场,也在加强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展开战略合作,同时,加大光伏储能相关的布局。
● 能源改革基于未来战略发展的需要,要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改变我国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必然的选择。在2021年11月举办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天合光能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阳能电池表界面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我国光伏技术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
而在这些企业中,天合光能是一家坚持技术研发和创新,不盲目跟风扩建产能,砥砺前行的长期战略者。目前,在业内被视为未来发展主流方向的210*210mm硅片(简称210硅片)正是由其在国内首次倡导提出。构建内外循环在国外201政策反倾销和国内531补贴退坡的双重影响下,光伏产业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集中在哪?实现光伏与火电的平价上网和碳中和碳达峰国家战略落地是两个主要目标。因此,在平价上网实现基础上和未来能源改革目标下,平衡国内外市场业务,尤其是抓住国内智慧能源机遇,提高国内光伏储能业务占比,构建内外循环是天合光能抓住机遇、决胜市场的主要策略。天合光能(688599;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几经沉浮的企业。从我国整个光伏产业的竞争格局来看,由于自2011年以来,美国和欧盟发起光伏反倾销反补贴等系列贸易战略,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我国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很多都开始全面亏损。
先后有十多个国家的光伏科研人员都在这个平台上工作过。该实验室甫一成立便吸引力国内外顶级光伏研究人才。
但是,与发达国家光伏发电平均效率达23%25%相比,尽管我国光伏产业链成熟,但是我国目前整体的发电效率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一方面是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一方面是掣肘于上游原材料,天合光能分别在产能规划、业务调整、物流保障、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进行布局和应对。
乃至到今天,产能过剩一直是我国光伏行业的问题之一。事实上,如隆基股份(601012;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澳科技(002459;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光伏巨头本身也受益于此,企业得以迅猛发展,但大批没有核心技术的光伏企业并没有这么幸运。
截至2021年6月30日,天合光能共计拥有91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22项。到2017年左右,我国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纷纷撤离,或是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或是转赴国内资本市场,意欲重整旗鼓。如今,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天合光能将210硅片的盟友发展到39家,包括上游供应商、下游应用客户乃至同行。在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依靠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0%。
提升非化石能源的生产、应用,甚至要达到取代和颠覆化石能源高占比的地位,必然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但纵观这家企业在光伏行业深耕20余年的发展路径,总结来说,坚持长期战略是它的核心和长期策略。
从过往的发展经历来看,天合光能最能稳得住的便是在2010年前后。尽管如此,公司凭借多年综合管理经验以及成熟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积极主动应对行业内外环境挑战,在经营上力图实现破局,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根据浙商证券整理,如表1所示,天合光能、中环股份、晶盛机电、上机数控、爱旭股份、通威集团、东方日升等上下游已经就210大尺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发、解决。但相比于182硅片,210硅片的大跃进也让其充满质疑,比如在设备兼容性、产业链配套、运输、良率、热斑等等方面。
通过光伏产业的发展创新,提高太阳能发电的效率和稳定性正是其中一条路径。坚守长期战略其实在国内的光伏企业中,天合光能不管从业绩还是产能规模方面,乃至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都不是最佳的。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2017年光伏组件环节CR5市占率达38%,而2020年已提升至55%,产能超过5GW以上的企业达6家(天合光能居于第三位),集中度持续提升。根据企查查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成立十年及以上的,经营光伏组件,停业、撤销、吊销、注销的企业共计1037家,其中1036家企业未曾上市,只有一家名为柯力光电(680897)的企业曾上过新四板
颗粒硅真正横空出世是在2020年9月8日。颗粒硅在碳排放上有着比传统棒状硅多晶硅产品更大的比较优势。
目前,颗粒硅在工艺流程、装备成套、工程安装、物料平衡、构筑物方面实现模块化,具备标准化、体系化、数字化、模块化的复制能力,可有效支撑起协鑫产业拓展规模、快速达产。资料显示,高毅资产是国内投研实力较强、管理规模较大、激励制度领先的平台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保利协鑫之所以能够扛过三年调整期,科技和创新功不可没。以2021年上半年为例,报告期内保利协鑫研发费用达到了4.79亿元,同比大涨超106%。